移动阅读新体验微信扫描并分享

| 快速查找 奇石标签 | 收藏 | 加入桌面 | 最新 | 热点 | 手机版 | 邮件 | 投稿 |

鉴赏古生物化石观赏石的方式

时间:2013-02-20 来源:中华古玩网 作者:七月 点击数:

一谈到历史,许多人最先想起来的可能就是图书馆里一本本厚厚的历史书。然而,自然界中还蕴藏着一本用特殊文字记载的巨大“史书”,书页就是地层,文字就是化石。这部巨著为我们很好地叙述了地质时期各种古代生物起源、发展、灭亡和相互演替的事实真相。

化石是指由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地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。化石反映了一定的生物特征,大多是古代生物的茎、叶、贝壳、骨骼等硬体部分,经过沙石掩埋的地质过程中矿物质的充填或交代作用,形成保持原来形状、结构或者是印模的钙化、硅化、黄铁矿化和碳化的生物遗体、遗物。也有少数化石由于特殊的保存条件,生物遗体在未改变的情况下被完整地保存下来,如冻土层中的猛犸象、琥珀中的昆虫等。

这部“石头大书”告诉我们,46亿年—25亿年前,隐生宙的太古代晚期出现了菌类和低等蓝藻。25亿年—6亿年前,隐生宙的远古代晚期出现了无脊椎动物。6亿年前—2.25亿年前,显生宙的古生代依次出现了三叶虫、鹦鹉螺、原始鱼类、原始两栖类动物、原始爬行类动物,并出现了以蕨类植物、鳞木、芦木为主的植物群。2.25亿年—7000万年前,显生宙的中生代逐步出现了原始哺乳动物、原始鸟类,爬行类动物也兴起并进入繁盛阶段,裸子植物繁茂起来,被子植物亦开始出现。7000万年前,显生宙的新生代,恐龙灭绝,鸟类、哺乳类动物以及被子植物兴起,直至人类出现。

不同地层里的化石不仅记录了它本身的生存活动历史,而且更能显示出地层的“年龄”,成为人类开启地球“迷宫”的“钥匙”。它是研究地质学、生物学、气象学等各种学科的依据和突破口。而古生物化石除了它的科学研究价值以外,在收藏者们看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,那就是观赏性,我们通常把这样的化石叫做古生物化石观赏石。古生物化石观赏石的鉴赏主要从四个方面考虑,即真实无伪、稀有新奇、形体完整、富有艺术魅力。我们根据以上四点选择部分收藏的化石请大家鉴赏:

棘皮动物

棘皮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门类。由于硬体构造复杂而奇特,观赏价值较高。

此图即是棘皮动物中的海百合。此化石长80厘米,宽60厘米,外形酷似荷叶。硬体分根、茎、冠三部分,冠部又分萼和腕。

爬行类

爬行类是地史时期曾繁盛一时的庞大类群,为真正的陆生四足动物,可以产卵在陆地孵化,幼虫不再变态。原始的爬行类最早出现在古生代盛极一时,曾遍布陆地、空中、海洋及河湖沼泽等生活环境,中生代末急剧衰落,仅有少数延续至今。

爬行类因形态奇特而富有一定的神秘感,完整的个体难以采得,故完整者观赏价值很高。

陆龟背甲凸隆而腹甲平,背甲广阔地由骨缝线与腹甲相连,整体椭圆形,长21厘米。地史上出现于早第三纪中期至第四纪初期,距今大约6000万年左右。背甲、腹甲保存无损,表面纹饰清晰,石化程度高且龟壳未变形,观赏性很强。

贵州龙属海洋爬行动物的蜥鳍类,肿肋龙科。四肢尚原始,没有特化成鳍状。头近长三角形,眼眶大而圆,前肢比后肢强壮,年代应是中三叠纪,即2亿多年前,产自贵州。此化石骨骼完整无变形,立体状,突出颜面,体态自然而有游动感。

无盾龟背甲缓凸,呈卵形至心形;腹甲平,呈倒“山”字形。体长25厘米。背甲椎板窄长,肋板长条形。严格分类的话其不属龟而应属鳖。背甲保存完好,表面纹理清晰,年代是白垩纪,应为1亿年左右,产自河南。

两栖类

两栖类是一类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或多或少需经过变态的生物,幼体以鳃呼吸,适于水栖,成体一般以肺呼吸,适于陆栖。两栖类最早出现于晚泥盆世,石炭一二叠纪时繁盛,是水生生物向陆生爬行类发展进化的见证。

此图应为玄武蛙,外形特征与现代蛙相似,头骨为三角形。时代属新第三纪,第四纪早期也有产出,距今约1000多万年,产自山东临朐。此化石地板为页岩,且与蛙化石的色对比强,结构清晰,形体完整,极具观赏性。

鱼类

鱼类是一种较低等而种类繁多的水生脊椎动物。鱼类起源很早,在数亿年的演化过程中,有一些古老的种类早已灭绝。

狼鳍鱼属硬骨鱼亚纲。体小,眼大,属淡水鱼类。主要产于辽宁、山东、河北等省的上侏罗纪浅色页岩中,距今约1亿多年。此化石为多条鱼成群保存在同一薄板状页岩中,鱼体形态自然,结构清晰逼真,天然成趣。

江汉鱼鱼体呈侧扁的长卵圆形,全长8厘米,鱼体褐黑色,栩栩如生,时代为第三纪,距今约4000万年左右。

三叶虫类

属节肢动物门的三叶虫纲,全为海生。它们属种繁多,大小不一,在寒武纪和奥陶纪最为繁盛,到二叠纪末灭绝,距今约2亿到6亿年。背部为几丁质(角质)的甲壳组成,因背甲被两条背沟纵分为轴部和左右对称的两个肋叶,故名为三叶虫。

这组三叶虫,虫体完整而明显凸出于围岩底板,体态和谐,富有美感。

三足类

鹦鹉螺是具壳的原始海生动物,繁盛于2亿年前的古生代早期。此鹦鹉螺壳明显外旋,由许多前凹、后凸的气室组成,中间有一道薄薄的隔壁分隔。

震旦角石旧称中华角石,我国古代称“宝塔石”。壳体呈尖而窄的直长圆锥形,表面具有波状横纹。这一化石壳体完整,中央纵向切面自然风化,内部构造清晰,层次分明。

菊石种类繁多,晚古生代至中生代的海洋中均有生存,小者如豆,大者如盆。这个菊石外形完整清晰,主体明显突出,别具一番古朴浑圆、不事雕琢的美感。

昆虫类

我国昆虫化石主要产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及第三纪地层的页岩中。

这一蜻蜓化石,身躯修长,具有四个完整的翅膀,翅膀上的纹理清楚分明,历经1亿多年之久依然能感受到薄如蝉翼般的质感。还有甲壳虫一类的化石、马蜂化石、苍蝇化石等,虽然经过了亿年,仍栩栩如生。

甲壳类

水生肉食性节肢动物,身躯与附肢覆盖有几丁质外骨骼。体分头、胸、腹三部分,头部和胸部常常愈合成头胸部。头部具触角一对,三对捕食用的附肢。步足成对,有的具鳃。腹后附肢常变扁平,呈具末刺的扇状。

古蟹主要是热带蟹类,产于中新世,距今约2000万年。这一化石为古蟹,背甲为卵形,前缘微前伸,横向呈拱形,纵向呈陡圆,边缘呈锯齿状。螯肢粗壮,造型生动有趣。

龙虾产生于1亿多年前的侏罗纪,甲壳呈六边形,边缘锐利,前、侧缘呈刺状,腹部长,扁平而窄,中部有凹脊。这是一保存完好的龙虾化石,甲壳短圆,身体粗壮,腹节相互交叠,尾刺细长。尤其珍贵的是这是龙虾化石的正反模。

腕足类

腕足类动物是一类品种繁多而具有两瓣硬壳的单体海生底栖生物。志留纪至二叠纪最为繁盛,主要保存于灰岩、泥灰岩及钙质页岩中,距今约有280万年到440万年的历史。

喙石燕又称巅石燕,属腕足动物门。这一化石大小和形状很像菱角,两侧尖翼自然舒展,背部隆起饱满,凹槽线条流丽明显,壳褶呈现出起伏的波浪状,给人柔和的美感。

鸮头贝,鸮是一种性情凶猛的鹰,鸮头贝因貌似鹰头而得名。它们体形肥厚,壳体呈心形至球形,壳质厚,喙高凸而向内微微弯曲。两个完整的鸮头贝化石紧密相连,共生于同一个标本中,如同两只相依相伴的雄鹰,留给人们无尽的想象空间,极具艺术魅力。

弓石燕,民间又称“燕子石”,距今约2亿8000万年左右。由背、腹两壳组成,腹壳具鸟嘴状尖喙,中央具凹陷的腹中槽,壳线自喙均匀散出,连接两壳的绞合线直而长。

收集化石是一个富有趣味性的爱好,它不仅能令人情不自禁地感叹大自然的神奇,惊奇于生命自身具有的原始、天然的美感,让我们感受到“生命之道,大道至简,大智无声”的人生境界,更能对丰富我们的地理、历史知识作出重要贡献,而这一点是任何别的藏品都无法与之匹敌的。化石过去在国内只考虑它的艺术价值,而国外对它的科研、艺术等价值都给了非常高的评价,在国内价格低廉的化石标本在国外都给出了天价,造成了一些走私集团将化石大量贩卖国外的现象。因而我们强烈呼吁,化石也是收藏界中一个重要的门类,不但应该从艺术价值的角度来宣传,更重要的是从它的科学价值层面进行宣传,从而达到保护这一种珍稀藏品的目的。

TAG 标签: 观赏石 化石

最新评论:

说点什么吧
  • 全部评论(0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
名家往来-祁文石 更多名家>>

赏石名家:祁文石
祁文石
洛阳市赏石协会会长
河南省观赏石协会副会长
祁文石简介